在剛剛閉幕的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聯想推出了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家庭智能桌面(IdeaCentr Horizon),該產品既是一臺一體電腦,放平后又是一臺觸摸式平板電腦,支持多位家庭成員協同玩游戲。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將其稱為繼PC、平板電腦、手機、電視之后,家庭終端的“第五屏”。
楊元慶放言,聯想未來要做一些“不計成本、不管價格”的高利潤產品。
與之相對應的,聯想在1月5日宣布,聯想將執行新的組織架構。從聯想2013新財年第一天(4月1日)開始,聯想整體業務將劃分為Think和Lenovo兩大業務集團,原MIDH部門將并入Lenovo業務集團,原MIDH業務負責人劉軍將成為Lenovo業務集團的負責人,原聯想全球產品部門總裁彼得·霍騰休斯(PeterHortensius)將成為Think業務集團負責人。
分析人士認為,聯想此舉意在重塑Think品牌的高端形象,提升聯想整體品牌的贏利能力。
架構調整
楊元慶在采訪中表示,聯想原有的組織架構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業務規模和業務品類。
并購IBM之初,聯想“專注于PC”,海外業務僅為原Thinkpad業務涉及的商用業務。過去4年,聯想大力拓展海外的消費類PC業務、在國內新增了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在內的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家庭的業務(MIDH)。去年,聯想與EMC成立了合資公司,在全球拓展服務器及存儲的業務。4年來,聯想營業額從140多億美元成長到300多億美元。
楊元慶將調整前的架構稱之為“舉全公司的架構”,即前端是銷售與市場,后面有一個產品部門開發所有的產品;集團只有一個供應鏈,給所有的產品線提供生產制造、做物流、做配送,做各種交互。一直以來困擾聯想集團國際化過程中的品牌定位問題,也受到了原有品牌架構的制約。
“做高端或主流的產品,開發思路完全是不一樣的。通常主流產品很大程度上要局限于成本的考量、市場能接受的價格,那樣就不可能像蘋果那樣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然后根據自己的成本來定價。”這是楊元慶心里一直的痛。楊元慶會經常與聯想做消費產品的人進行復盤,研究為什么聯想有的東西在概念階段做得非常漂亮,但到推向市場的時候,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結論是大多數時候就是對成本、對價格做了妥協。
這也是讓楊元慶下定決心進行架構調整的原因之一。“Lenovo在主流和低端領域有明顯成效;而在高端產品市場,Think是聯想最好的品牌資產,也是唯一可以在高端市場與蘋果一爭高下的品牌。”楊元慶說。
通過架構調整,聯想集團希望至少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各獨立運行的業務單元迅速壯大,二是除了在主流市場做大規模、保證全球第一的優勢外,進入高利潤的高端領域,與蘋果競爭。
未來戰場
2012年四季度,聯想超越惠普成為全球PC市場的NO.1,但利潤率與競爭對手明顯存在較大差距。楊元慶顯然也看到了聯想的短板,他明確表示,“在未來兩三年里,聯想至少提升一個百分點的凈利率或稅前利潤率。”
雖然楊元慶多次強調“PC不會消亡”,但聯想的戰略已經從PC拓展至PC+領域,幾乎所有人都看到,移動互聯領域代表著真正的未來。在這個領域,聯想的對手不再是惠普、戴爾,而是蘋果、三星。
此次CES展上,聯想推出5款智能手機產品,包括搭載了英特爾專為智能手機研發的四線程平臺的聯想首款高端旗艦智能手機K900,其性能指標全面超越三星的GalaxyNoteII。
聯想北美大區的總裁Gerry Smith表示,K900雖然暫時不會在北美上市,但是對于北美市場具有重要意義“這個產品告訴這個市場,聯想有這個能力能夠開發高端的、非常先進的手機,并且有能力把它帶到市場。”
當然,K900的首戰還是在國內市場,該產品預計將于今年4月率先在國內上市。屆時,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聯想將與排名第一的三星手機短兵相接。“聯想在主流價位上的競爭優勢和影響力會大一些,三星在高端價位的影響力大一些。聯想要不斷用K900這樣的產品去搶占高端市場,所以未來一兩年,我相信在競爭中會出現更多的交叉點,聯想會取得更多的優勢。”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陳旭東表示。
國內銷售高層一向渠道為王。來自聯想的數據顯示,與PC不同的是,聯想手機在二三級市場更有優勢。陳旭東表示,以后聯想手機會加大四到六級市場的開拓。
“未來競爭不是硬件而是軟件和應用。應用方面不是聯想能包辦的,為了繁榮應用生態圈,聯想將提供SDK,供第三方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基于我們產品開發的APP就很容易聚集起來。”楊元慶總結道。
上一新聞:亞克力制品老化之后處理方式